【培养目标】
本专业立足东莞,服务广东,依据《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结合区域产业人 才需求,顺应《中国制造2025》国家战略。以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、发展智能产业为目标,企业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、落实智能制造理念,培养具备横跨机械设计、机器人控制、信息采集、智能产线运 维与管理等领域知识,使学生能获得智能制造工程领域技能的基本训练,能在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从 事智能制造系统分析、规划、设计及项目管理,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、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。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经过5年左右的锻炼,应能达到以下目标:
目标1:具有智能制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;
目标2:具备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独立思考与创新开发能力;
目标3:具备软件编程,人工智能与通用型仪器领域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;
目标4:具有学生人文素养、团队合作精神,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,并且热爱祖国、遵纪守法;
目标5:具有创新力、团队力、专业力、跨界力、服务力与英语运用能力。
【主要核心课程】
课程地图:
1.制造
机械设计技能:
机械制图1和2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/学科基础课)、机械原理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
课程/学科基础课)、机械设计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)
材料加工技能:
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)
力学技能:工程力学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/学科基础课)
2.自动化:
自动控制原理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)
电工电子技术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/学科基础课)
单片机原理及应用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)
传感与测量技术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)
PLC原理及应用(专业课/必修课/专业核心课程)
3.智能化:机器视觉:机器视觉技术(专业课/限选课/专业核心课程)
【师资力量】

本专业具有博士及高级职称者11人、台湾合作高校师资53人, p 两岸业师(业界高管)46人。
【合作高校】
台湾科技大学、台湾台北科技大学、 东华大学 台湾淡江大学 台湾辅仁大学、台湾大同大学等二十多所高等51吃瓜
。
【校企合作】
台达电子电源(东莞)有限公司、东莞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、东莞倍力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、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、SMC自动化有限公司、东莞全创光电实业有限公司、益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、深圳摩尔实验室、北京精雕集团有限公司、、迅得机械(东莞)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。
【毕业要求】
本专业学生须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并满足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,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、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,获得总学分165学分,其中理论教学149学分(含课内实践)、集中实践教学16学分、并取得规定的课外学分方能毕业。
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,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。
【就业方向】
精密制造业、智能制造业、半导体产业、自动化设备制造产业、人工智能产业,新能源车辆生产/维修产业、专利发明事务所等领域。